追梦人动态
官方公告 正在发生 支教攻略 媒体报道
支教必读文章:你知道学校为什么要放假吗?

近日在网上阅读到一篇题为“你知道学校为什么要放假吗?”的文章,这是作者岳亚军先生在读《六位教育家》之后的札记,我认为此文写得很好,文章内容非常有力的证明了追梦人实训公益在开展暑期大学生入户支教,帮助留守儿童家庭创建素质教育模范家庭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下面我先引用作者的原文,请特别注意加红加粗的部分:

   学校每年都放寒暑假,通常认为学校放假有两个作用:一是御寒避暑,一是调整休息,因为平时教和学的劳动强度比较大,我们从没有真正思考过学校放假的价值,反而有人把放假作为攻击教师工作轻松舒服的炮弹,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读智效民先生的《六位教育家》,让我对学校放假有了了解和思考。

中国古代教育,无论是官府办的公学还是个人办的私塾,都没有寒假暑假之说,现代教育制度在中国试行是1905(清光绪三十一年)的事,辛亥革命之后才广泛推广普及开来。现代教育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班级制和课堂教学的形式来传授知识、教育学生。这种形式的优势是有利于教育的普及,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但由于它需要统一教材,统一上课,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标准,统一考试,因此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这种情况,与工厂里加工机器零件颇为相似。据说“近代教育制度,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所以有人把学校比作工厂,把课堂比作车间,把教师比作工人,把学生比作原料。这种‘规模化生产’虽然有利于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但也出现了另外一些问题,其主要问题是:不仅不能照顾到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和特殊爱好,反倒可能把他们变成千人一面的‘产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创立现代教育制度的人们才在两个学期之间安排了一个较长的假期,目的是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让他们的个性和才华有一个成长发育的时间和天地。”难怪潘光旦先生在《假期与知识生活的解放》一文中这样说:“学问没有止境,也就不宜有长时间的间断。学校的暑假寒假,少则一月,多则三月,难道办教育和创制假期的人本意,真要教人在这一个月或三个月之内完全停止学问工作吗?我恐未必。”

由此想见,学校放假的作用有两个层次的含义:

第一是自然上的意义。假期创制人没有安排在春天或秋天放假,而是安排在夏天和冬天,实则有祛暑避寒之意。

第二是发展上的意义。分两个层面,一是教师层面。如果要让教师成为研究者,就一定要给予教师独立自主的思考研究空间,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工作负担不仅是身体的,更是精神上。科学实践证明了,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很难激活人的创新思维,也很难有创新的成果。所以教师放假,休息调整是次要的,最主要的工作是给予教师学习充电,反思教学实践的机会,在适当宽松的氛围中开展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是学生层面。潘光旦先生这样说:学校最大的缺点,就是过于重视教材。一种课本,少则读半年,多则读一年,使学生无一刻不在字里行间寻生活,从而失去了自动研究的机会。”他认为这种“专读一书”的单调和痛苦,比八股文还要严重。他说,心理学家认为“勾心斗角”的八股文还有一种“磨练智力的功用”,而那种“专读一书”的教学模式,却不会给学生带来任何乐趣。由此潘先生提出,假期是每一个学生“解除痛苦恢复自由的上好机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对学生提出了两个要求:首先要树立“在假期里,我便是我,而不是教员的学生”的信念;其次要选择一两个比较高明的求知方法。这就是说,同学们在假期一定摆脱教师的阴影,去过一种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活。他举例说,在自然知识方面,可以做一次有目的的远足,从事地质的观察和生物标本的采集;在社会知识方面,可以找一个小题目,然后利用图书馆的资源进行研究等等。

回看目前放假后的师生在做什么?

教师方面。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通过继续教育学时考核,逼着老师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活动,学校也会在假期开展丰富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我们不能否定这样培训的价值,它对丰富教师的知识,拓宽教师的视野,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式都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做学问的角度,仅有这样的培训是不够,我们需要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教师选择一个或两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行政部门可以做的是在教师研究过程遇到困难提供适时的帮助。另外,做学问更多是内在的要求,作为教师要认识自己的使命,要充分认识到做学问对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一定不是外在的强加。

学生方面。我们看到的是令人不能想象的境地。我们目前关注的焦点是各级各类的培训。有记者了解到,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北上广”等大城市,将孩子送入培训机构的各类补习班已成风尚,据去年网易数据统计,在上海有90%以上的学生都以各种方式参加暑假补课。这些补习的学费不菲,一个为期10天的初升高补习班收费1万余元。大家都在探究这样的培训蔚然成风的原因,大致归纳了两个主要方面:一是通过假期补课提高学业成绩,为了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二是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在假期无暇照料自己的孩子,或担心孩子在家无所事事,或沉溺于游戏而不能自制。有一位家长说:我的孩子控制力比较差,与其让他在家打游戏,不如让他到培训班去,总还能学到一点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各类培训班的存在是因为有市场的需求。

其实我们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面是:有些孩子在家过着放任自流的假期生活,他们或因为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或本身家庭对孩子的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者学生本身对学习没有兴趣。

反思这两种极端的生活,我们在痛心违背放假的初衷之外,我想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庭,实在没有为孩子的发展提供多元、多样的社会实践机会。

为了孩子,我们需要完善整体的教育机制和体制。

2013825日星期日

作者深入总结和剖析了当代教育体制下存在的巨大缺陷,说明了学校教育不是全面的教育,还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补充,但是眼观社会现实,家长们纷纷将孩子送给了学校,送给了补习班,认为一切的责任都交给了老师,其它的就可以一概不管,这才是最大的误区。

即便是我们中国的家长醒悟过来,但是现实生活的生存压力迫使他们远离家乡,远离孩子和老人,留守之家纷纷自叹无能为力,家长们报怨老人没有带孩子的学问,更报怨自己没有分身之术可以亲自照管,即便是能在家的家长也不懂得如何去引导和配合孩子的成长,因此补习班成了家长唯一的选择,然而补习班的功能实则成为了托儿所,仍然解决不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问题,那么志愿者入户帮教则成为了新的需求和解决途径。

上一段中其实已经将志愿者入户支教的目的表明得很清楚了,这就是志愿者要帮助这些家庭解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问题。

从家庭教育层面讲,志愿者一对一入户,陪伴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给这个家庭带来的不仅仅是多了一个新人的活力,更重要的是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新的改变。家长不用花昂贵的补习费,也不会让爷爷奶奶再顶着大太阳每天来回于接送学生的路上,万一身体不适中暑晕倒,将给家庭带来沉重的代价。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志愿者要想改变这个家庭的教育环境,首先是融入到这个家庭的生活当中,搞清楚家庭成员的不同性格和利害想法后,才能将我们带去的新家规进行融合化解,而不是强加上去使人反感,最终实现扫清阻碍孩子成长的家庭障碍,还孩子成长以自由,思想以创新的健康空间,这样一个素质教育的家风才能成功建立起来。而整个过程,我们已经解决了孩子学业辅导、生活教管、心理开悟和做人引导等问题,又为家长大量的节约了开支,爷爷奶奶也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得到了思想上的纠正,对于志愿者离开之后,这个家庭仍然能继续保持新家规(家风)的执行创造了条件,这样的忙,我们的志愿者帮得。

从社会教育层面讲,志愿者们纷纷入户形成规模效应,以乡镇为单位,以多个村子和社区的教编组为单位,协同管理,组织策划各种有教育目的的社会实践课题和活动,展现志愿者和孩子们的实践成果,收获成就感的快乐,必然激发出孩子们的创新和创造能力,独立思维和判断的能力,这又是一项来自家庭和学校无法给予的帮助。

反观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就是社会实践能力和独立判断是非的能力,总是在家长们保护的阴影之下成长,缺乏勇气和魄力,盲目听从学校老师的行政管制(主要是来自某些老师的私利和不作为,这里并非否定所有老师,记者还是见到过一些敢于为学生成长着想,帮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好老师,而非阻挠和干预),如若家长和老师都能做到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上因势利导,给予支持和帮助,那这样的大学生一定会是拥有健全的人格和明确的发展目标,但如若处处招到限制和阻碍,人生(身)不自由,思想也不自由,更没法设定明确的发展目标,更别说向着目标前行了,那将会是不幸的人生结局。

大学时光短短三四年,有多少个寒暑假可以让我们自由飞翔,去探索兴趣和实现那么一两件终身受益的事情(大学毕业后为了生存,已经没有条件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除非他是富二代)。那么只能冲破思想的牢笼,扫清来自家庭和学校的阻碍,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勇敢地接受挑战,可能挑战的结果会是失败(没有达到设定的目标),但是这个过程已经成为我们人生成长中最宝贵的财富。然而,大学生要真正融入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或实习锻炼,真的太难了,没有多少家企业愿意接受只能短时间适应工作,而不能为企业长期创造价值的实习生(除非他父母自己的企业或朋友碍于面子的关系勉强接纳),难到要让这些脑力工作者去做不动脑子就可以做流水线工作和苦力吗?所以,大学生作为知识份子,最容易体现自我价值的则是化知识为力量,将假期的短期支教作为实践的内容最为现实。

以上说了如此长的篇幅,终于正式说到支教的事了!

因为各种补习班的兴起,一到放假时间,补习班都在大量招聘实习生去填补空缺,这样大学生还可以得到两三千元的收入,这也算是一次很不错的社会实践了。还有的大学生希望贡献自己的爱心,去关心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和留守儿童,学校或学生社团组织的支教活动招募名额十分有限,大部分只能通过互联网搜寻来自其他渠道的支教招募信息。然而不管是谁主办的支教活动,都没有一家是真正地在围绕解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问题而设计活动,更多的还是属于旅行扶贫类的支教,孩子们得到的帮助甚少,真正成长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孩子们的调皮与大学生一厢情愿的美好支教愿景形成强烈反差,不善于总结和思考的大学生,得到更多的还是报怨(大家可以研究一下,为什么很多支教组织去了一个地方支教以后,第二年不会再去了,而是另找地方举办)。这样一来,我们不得不反思传统支教的意义和目的,评估传统支教存在的价值,我们不得不为年复一年,一批又一批爱心力量被严重的浪费掉而心痛惋惜。

前面我已经为大家在中国教育缺什么问题上理清了思路,看来大学生支教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社会实践)列为对留守儿童及家庭的帮助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对于这种支教方式的伟大意义在这里我就不用再累述,我要补充说明的还有以下几点。

一是家庭支教成本低。既然是做公益,志愿者就别想通过做公益能赚多少钱,相反支教还得花掉志愿者不少的钱,即便有的公益组织能争取到一些活动经费的补贴,志愿者仍然还是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无疑是给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增加了困难。但追梦人实训公益的支教创模计划通过互助性质的游戏规则,由家长直接解决了志愿者的吃和住,连教学中所需的增补材料费和社会实践费用都一并得到解决,志愿者根本不需要自掏腰包。

二是家庭承担安全责任。在支教的过程中,不管是志愿者还是孩子,哪一个人出了安全事故,都无法说清安全责任由谁来承担,即便是学校主办的活动也是如此。但追梦人实训公益的支教创模计划采用一对一入户帮教,安全责任直接由家庭承担,责任范围和界定清晰,很好地解决了安全后果的责任赔付,既然安全责任主要来自家庭,那这个家庭自然承担起对志愿者的安全监管和自律,哪里存在志愿者的老师和家长担心的安全问题。

三是团队管理和个性发展不相冲突。团队管理主要体现在日常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专题活动的管理方面,不影响到志愿者个人在实施家庭教育方面的独立性,即使有做得不好的志愿者,也不会影响到其他家庭。

四是培养自律和责任感。做好家庭教育的前提是志愿者的自律和表率,建立起的是志愿者的角色责任感,感化到的这整个家庭成员,才能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这样的改变不仅对于志愿者有利,对这个家庭也是起来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是构建未来家庭的基础。中国没有家长学校,无需经过培训和考试就可以结婚生子,所以大多家长不会懂得如何组建一个家风良好的家庭,更不懂亲子教育的正确方式。所以,对于志愿者来讲,除了对自身的自律外,这也是以后自己结婚组建家庭,培养下一代的事先实验机会。

六是深入理解公益的含义。在中国的大环境下,大家对公益的理解更多还是慈善,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帮助和施舍,这十分的片面,也是错误的理解,真正的公益是讲求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这与是否盈利根本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而支教创模计划不仅仅是志愿者在做公益,更是这个家庭也是在做公益,他们改掉自己不好的毛病,纠正的家风,给社会带来了好的风气,他们也同时给大学生们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和机会,承担了大学生大部分的实践成本,这是互助的,是共同参与的,这是在公益模式下的社会资源再分配,是大家共赢的结局。

最后,我要提醒那些对支教创模计划持怀疑态度和不信任的大学生,请你们真正静下心来独立地思想问题,好好查证一下主办单位和追梦人的历史档案,确认活动的真实性。我也要提醒那些不敢作为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老师,不要因为你个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保住饭碗才重要,学生成长无紧要”的自私想法,故意拿一厢情愿的所谓安全问题而搪塞大学生,误导大学生的自主判断能力,今年的五四青年节习大大说了(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团委要做青年人的志友,不做青年人的“官”,你无权限制大学生追求人生成长发展自由的权利。同时,我们为那些勇于担当,支持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老师点赞。

我挚爱的大学生志愿者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想好了就去做,不要让匆匆大学时光这样白白溜走,不要毕业后才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那样做去,祝大学生们自由、健康、快乐成长!


阅读量:1360
关于我们
机构介绍 联系我们
服务体系
核心体系 社会实践
其他说明
发展历程 管理制度
扫码关注公众号
追梦人实训公益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cns-un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